close

 

 作者:魯先聖

 如果說戰國末期在諸侯七國中誰領風騷,毫無疑問是做了六國宰相,為合縱大業鞠躬盡瘁的蘇秦,另一個是幾次出任秦相,又做過魏相和楚相,最終促成秦國連橫大業,為秦國一統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張儀。

  張儀與蘇秦同受業於鬼穀子,在蘇秦已經因為自己的合縱戰略名顯諸侯的時候,他還是楚相的一個普通門客。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天,楚相大會賓客,張儀也在邀請之列。但是在宴會結束以後,楚相身上佩帶的玉壁不見了。當時很多人都對楚相說,張儀貧窮而沒有品德,一定是張儀把玉壁偷走了。楚相讓武士捉住張儀審問,張儀不承認偷了玉壁。楚相就命令打了張儀幾百竹板,逼迫張儀承認。但是張儀堅決地說沒有偷,拒絕承認。儘管沒有審問出來,但是這件事之後也使張儀沒有臉面再在楚相那裏做門客了。他回到家裏,妻子看到他被羞辱的樣子對他說:你如果不去讀書,遊說你那什麼學說,在家裏好好做普通百姓,怎麼會遭到這樣的侮辱呢!張儀搖了搖頭不以為然,他對妻子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笑著回答:舌頭當然還在,不然你怎麼吃飯呢。張儀說:舌頭在就足夠了,我的舌頭不是用來吃飯的,是用來建功立業的。

  當時張儀的同學蘇秦已經做了燕國的宰相,正在趙國做趙王的工作,希望他贊成自己的主張,合縱抗秦。但是,蘇秦又擔心他做好了諸侯的工作,而諸侯又頂不住秦國的誘惑,使他前功盡棄。他想了一個辦法,派一個自己的人到秦國去做內應,阻止秦國與其他國家結盟,幫助他完成合縱大業。他想到了才學遠在他之上的張儀。他相信,以張儀的才學,如果現在到正當用人之際的秦國去,一定會得到重用。但是他又瞭解張儀的孤傲秉性,如果不用激將的辦法,很難讓他激發自己。他就派人隱藏身份去找張儀說:你以前與蘇秦是同學,他現在已經在趙國做了大官,你何苦還這樣將自己埋沒在鄉野裏,不去他那裏謀取個一官半職,好實現自己的抱負。張儀聽了來人的話覺得也有道理,自己與蘇秦一向交好,蘇秦現在聞名于諸侯,而且自己也不是不學無術之輩,相信張儀會重用自己的。他滿懷希望與信心,前往趙國的都城邯鄲,遞上名貼求見蘇秦。他相信蘇秦見了名貼就會立即約見自己的,畢竟同窗好友多年不見了。不料,一晃幾天過去了,蘇秦一直沒有約見張儀,幾次問張儀的門人,都說是蘇秦忙於公務,無暇會見他。又過了幾天,張儀實在忍無可忍,心想,同窗好友來見竟然慢待如此,足見出自己在蘇秦眼中的地位有多麼卑賤了。將近十天以後,就在張儀心灰意冷要離開的時候,蘇秦召見他了。更令他生氣的是,他沒有受到賓客的禮遇,而是讓他坐在堂下,賞給他下人吃的飯食,蘇秦並傲慢地訓斥他說:像你這樣有才能的人,竟然把自己弄到這種窮困潦倒的地步,我雖然能夠舉薦你做官而富貴,但是你能夠做好嗎?你到其他的國家去吧,我這裏是不會收留你這樣的人的。蘇秦說完就拂袖而去了。

  張儀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他自信自己的才能決不比蘇秦差,你蘇秦能夠做到趙國的宰相,致力於把六個弱小的國家團結起來對付秦國,那麼我就去投奔你的敵人秦國,與你針鋒相對,輔助秦王一統天下,到時候再看我們鹿死誰手!

  張儀從蘇秦那裏出來就直奔秦國。蘇秦暗中派了一個自己的人偽裝成商人始終跟隨著他,幫助他衣食車馬,協助他順利到達秦國。秦國當時正是欲一統天下的秦惠王當政,正在招賢納士,廣攬天下英才。張儀見了秦惠王以後,把自己的破解合縱的連橫大計獻于秦惠王,果然得到信任和重用,被任命為客卿。這個時候,蘇秦派去跟隨幫助他的人才告訴他真相說,蘇秦為了喚醒他的自尊和自信,故意採取激怒的辦法,盼望他能夠在秦國掌權幫助蘇秦實現他六國合縱的大業。現在蘇秦的目的達到了,他要告別張儀去複命了。張儀這才恍然大悟。這一段時間以來,自己一直都在納悶,以他和蘇秦的同窗之誼,蘇秦為什麼那樣對待自己呢?原來老同學是在用這樣的方法激勵自己的鬥志。他對蘇秦的門人說,請你轉告蘇先生,我不會讓他失望的。

  儘管以後張儀成為連橫的主要領導人,而蘇秦是他的對手,是合縱的領導人,但是蘇秦張儀的同窗之誼令人敬佩仰慕,堪與春秋時期的管仲鮑叔牙媲美。如果蘇秦不是採取激將的辦法,而是留下張儀在自己的手下做個小官,歷史上不僅僅就沒有了這一段美好的佳話,而且也絕對就沒有了在戰國末期的歷史舞臺上叱吒風雲幾十年的張儀了。

  張儀得到秦國的信任以後,就把激勵自己出山,又幫助自己順利到達秦國的同學蘇秦的重托忘掉了。他苦心研究天下大勢,認為秦國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蘇秦極力宣導的合縱抗秦只不過延緩諸侯的敗落時間而已,秦國最終會以自己的國富強兵吞併六國取代周室。他甚至為好友蘇秦惋惜,以蘇秦的雄才大略,卻在做違背歷史潮流的事情,到頭來肯定是寸功未建,卻落得個讓天下人恥笑的下場的。他立即以全部的智慧投入到這個令他激動不已的偉大事業當中。

  張儀本來是魏國人,但是他獻給秦國的第一個功勞是在秦惠王十年與公子華一起率兵圍困魏國的蒲陽。守軍投降,張儀反而勸說秦惠王不要蒲陽,並派公子到魏國做人質以示秦國決心與魏國修好,以拉攏魏國。然後張儀又到魏國勸說魏王,人家秦國攻佔了你的蒲陽而不取,反而來與你修好,你總得有所表示吧?在魏王看來,張儀是魏國人,他的計謀一定會對魏國有利的,他總不會做對不起魏國的事情。魏國就把戰略位置更重要的上郡、少梁獻給了秦國。秦國以一個魏國的小小的蒲陽換取了兩個更重要的城市,而且還讓魏國感謝,被魏國視為友好的國家,這樣的好事有誰能做得出來?秦惠王十分欽佩張儀的才能,任命張儀為相國。

  做了幾年相國以後,張儀又擔任將軍,攻取了一些重要的城池和戰略要地,使得秦國的邊關日趨穩固。這個時候,張儀想著該是動手瓦解蘇秦的合縱,讓諸侯歸附秦國的時候了。他請求免掉相國之位,為了秦國的利益到魏國擔任宰相,他要勸說魏王帶頭歸順秦國。

  魏國與秦國在張儀的策劃下,魏王認為已經是友好的國家,張儀作為強大的秦國宰相到魏國來,而且理由是十分冠冕堂皇的,要輔佐魏王治理魏國,魏王自然是感激不盡的,立即任命張儀為相國。愚笨的魏王是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個做過多少年秦國宰相的人,怎麼會甘願屈尊到弱小的魏國來做他的宰相。他也許還以為秦國和張儀是真心來幫助他的,所以當他忠心的大臣們奉勸他提防張儀的時候,他還憤怒地責備他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張儀被魏王任命為相國以後,張儀就奉勸魏王歸順秦國。但是魏王沒有採納他的意見。張儀就指使秦國派兵攻打魏國,並奪取了魏國的兩個城池。後來魏襄王去世,魏哀王即位,張儀依然奉勸他歸順秦國,魏哀王仍舊不聽他的建議。張儀因而又密令秦國繼續攻打魏國,魏國又被秦國打敗。

  次年,魏國遭到了齊國的入侵,魏國大敗。在這個時候,張儀感覺到有機可乘了。他就勸說魏王,合縱的盟約即將瓦解了,齊國作為合縱的盟友都來攻擊魏國,以魏國疆域之狹小,兵力之疲弱,現在如果不投靠秦國,將來永遠沒有機會了。魏哀王聽從了張儀的勸告,決定背棄合縱盟約,歸順秦國,使得蘇秦苦心經營建立起來的合縱盟約拉開了瓦解的序幕。

  在張儀的一手策劃之下,魏國投降了,秦王立即招回居功至偉的張儀重新回到秦國擔任相國。這個時候,張儀又向秦王獻出了自己的第二個擴張計畫,派他去楚國做宰相,瓦解楚國。張儀知道楚國與齊國交好,如果不能離間齊國和楚國的關係,秦國對於齊國和楚國都無可奈何。因而,在他到了楚國以後,就對楚懷王說,如果楚國關閉與齊國的邊界,斷絕與齊國的關係,願意勸說秦國將商於一帶六百里的地方獻給楚國,並將秦王的女兒獻給楚王,秦楚兩國從此成為親如兄弟的國家。當時楚國有賢臣陳軫和屈原,他們識破了張儀的計謀,奉勸楚王不要聽從張儀的話。楚懷王已經被張儀的三寸不爛之舌徹底說服了,他不僅僅怒斥兩個大臣鼠目寸光,而且立即將楚國的相印授于張儀,關閉與齊國的邊界,委託張儀辦理與秦國的友好事宜。並且,為了顯示自己與齊國斷交的決心,派人到齊國大罵齊王無道。齊國一怒之下率先投靠了秦國。

  而張儀看到齊國歸順了秦國,就對楚國到秦國的使臣說,我有六裏封地願意獻給楚王。楚王聽了使臣的彙報,知道上當受騙了,立即發兵攻打秦國。而秦國聯合齊國一起攻打楚國,楚國大敗。最終在張儀三番五次的陰謀詭計之下,楚懷王不聽屈原等楚國良臣的意見,屈從了張儀,背棄合縱盟約,投靠秦國。六國之中已經有魏國、齊國、楚國歸順了秦國,張儀如法炮製,馬不停蹄地到韓國、趙國、燕國遊說,最終,六國都聽從了張儀的計策,解散合縱盟約,歸順秦國。儘管,後來六國又因為張儀在秦國的失寵背信棄義,重新合縱結盟,聯合起來對抗秦國,但是因為張儀這些年以來的離間,六國已經是貌合神離,離心離德,最終又都成了秦國的階下之囚。

  現在看戰國後期這幾十年的歷史,就是強秦與六國之間互相瓦解的歷史,而在其中縱橫捭闔的,就是蘇秦和張儀兩人。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諸侯之間的局勢錯綜複雜,而那些靠世襲登上君位的國君,多是不學無術的平庸之輩,看不透當時的局勢,無力左右自己的國家。這就為具有雄才大略的張儀和蘇秦提供了施展才華的機遇和舞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採取欺騙、蒙蔽等等不光彩的手段,背信棄義,從來也不遵守道德和信義。他們也沒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也不遵守“氣節”二字,朝秦暮楚,今天受盡皮肉之苦,明天又享盡榮華富貴。

  現在無法品評兩人的歷史功績,更無法從人格意義上為張儀和蘇秦下結論,但是毫無疑問,兩人無疑為那個亂世的英雄楷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傲骨司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